4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Consortium of Countryand..Area Studies,CCAS)2023年春季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以国际合作推动区域国别学发展”。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CCAS)是由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GAFSU)发起的国际学者学术网络,由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覆盖100多种语言的知名学者组成,于2022年4月29日在北京成立。共同体秉持“多视角、全覆盖、重原创、促理解”的原则,致力于推进区域国别学相关学科的交叉,促进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回应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的新现实、新问题与新挑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院长杨丹,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范祚军,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东亚研究院院长韩东育,北外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叶兴艺等出席研讨会。
出席研讨会的外方专家学者有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校长阿布杜拉赫马诺夫·托洛别克·阿比洛维(Abdyrakhmanov Tolobek Abylovich),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言大学副校长阿利沙·阿比让诺夫(Alisher Abidjanov),拉美安第斯路国家科技组织主席马尔克·卡韦罗(Marco A. Cabero Z.),保加利亚国家与世界经济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帕斯科尔·热列夫(Paskal Zhelev),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希(Humphrey P.B. Moshi),贝宁国家艺术、考古学和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多罗特·多尼翁(Dognon Elavagnon Dorothée),智利圣地亚哥大学教授莫妮卡·阿乌玛达·菲盖洛阿(Mónica Ahumada Figueroa),康奈尔大学哲学系教授理查德·米勒(Richard William Miller),巴西南大河联邦大学副教授安德烈·路易斯·雷耶斯·达·席尔瓦(André Luiz Reis da Silva),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研究员阿拉拉特·康斯坦尼扬(Ararat Kostanian)等。
贾文键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和第一场主旨发言。金立群、阿布杜拉赫马诺夫·托洛别克·阿比洛维、阿利沙·阿比让诺夫和杨丹分别致开幕辞。
金立群在致辞中回顾了多边机制的发展历史,指出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正在面临危机,逆全球化和经济脱钩正严重侵蚀多边体系的价值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建立的和解和信任精神正在瓦解。因此,开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是时代之需、世界之需。我们必须在不同国家之间加强和加深跨文化相互理解和融合,才能推动多边合作。他称赞北外的多语种优势,表示语言是跨文化理解的关键,通过掌握他国语言,可以了解他国的文化魅力,进而实现平等交流,使语言和跨文化理解成为多边国际合作的润滑剂,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中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
杨丹在题为《平等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的区域国别学科》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区域国别学是实现“增进国际理解,共创美好世界”(Better Understanding,Better World)理念的重要学科基础,而学科建设本身也将通过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学者学术对话合作网络,贯通本国研究、对象国研究、区域研究和全球研究,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让世界平等地被认知。他分析了全球区域国别研究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和成因,从价值平等、资源平等、方式平等和结果平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区域国别学的“让世界平等地被认知”的愿景,倡议以全球协作推动区域国别学科的均衡发展,并提出了以全球语言为基础、全球文化为内容、全球智慧为应用和全球实践为路径的北外行动方案。他表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是为促进世界平等地被认识,实现共同合作,共享发展红利的知识探索,将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储备多层次、高水平人才,继续以平等国际交流合作,助推世界和平发展。
阿布杜拉赫马诺夫·托洛别克·阿比洛维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表示本次研讨会的议题具有重要学科意义,也为吉尔吉斯国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阿利沙·阿比让诺夫表示,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言大学作为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的成员,一直致力于加深国际学术合作。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为外国语大学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希望能与北外深化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马尔克·卡韦罗作了题为《新合作蓝图:科学文化建设促进创新绿色发展》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当前拉美科学文化合作存在发展水平差异大、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为此,需要鼓励多方力量加入,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以知识传播、技术交流、教育建设和投资合作等途径弥合社会鸿沟,以科学文化合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多罗特·多尼翁指出,视听艺术是加强中非各领域合作的有力抓手和宝贵财富,双方应充分发挥文化和公共外交的作用,通过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基础。安德烈·路易斯·雷耶斯·达·席尔瓦表示,区域国别研究需要从多视角出发,克服狭隘性,实现知识的共同生产,将南方国家的想法融入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莫妮卡·阿乌玛达·菲盖洛阿认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新时代外交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拉关系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也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多边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开辟了新空间,使各国突破双边外交的局限、开展更深入的多边往来。中国和拉美资源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坚实,中拉合作发展前景广阔。理查德·米勒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地区动乱愈发频繁,地缘政治格局复杂,中美关系面临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来自全球各国的学者应当就当前的国际议题加强对话,消除误解与隔阂,通过增进理解与互信来解决全球争端与冲突。
韩东育、范祚军、唐士其和叶兴艺分别就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问题分享了看法。韩东育从当前对区域国别学学科的需求、学科发展本身的需要、学科的学术机构建制等方面阐释了开展国际合作以及联合研究和联合培养的意义。范祚军和叶兴艺结合广西高校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地缘特色,就如何开展需求和问题导向的学科建设分享了经验。唐士其就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作了发言,他认为,在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中,既要创造知识,又要探索这一知识的一般性规律。“区域”与“国别”两方面的知识既需要相互补充和融合,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相互独立。在探讨区域国别学的知识结构时,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个案研究,探究区域问题的特性,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建立奠定知识论基础。
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应推动平等的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及相关全球问题的研究,增进中外学者的对话互通、交流互鉴。全球学者应当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背景优势,聚合来自全球各地的力量,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研究方法和主题,促成更加深入的学术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
赵刚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区域国别学研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和重点略有不同,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指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提高学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为此,要促进共同体的学者合作、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实现区域国别学跨越式的发展。最后,他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于今年9月再次相约北京,共商区域国别学发展事业之盛举。
戴桂菊、李洪峰、王建斌和周鑫宇分别主持了第二场主旨发言和其它论坛讨论。王展鹏和李又文就区域国别学文集、英文期刊、共同体联合研究项目和访问学者项目等近期工作计划作了介绍。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员、北外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小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